English

党中央送来的甘泉

1998-11-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最近首次试水。按动电钮,黄河水按着人的意志沿着长长的扬水管道爬上高空喷涌而出。在场的人都明白:渠里流淌的不仅是黄河水,而且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送来的饱含深情的甘泉!

“从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到许多中央部委领导,都知道宁夏有个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都关心、支持过这个工程!”

说这话的是宁夏的一位领导同志。他说得一点不错:这项工程确实得到了中南海的特别关怀,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为之牵肠挂肚。

在宁夏,有两种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观:中北部,由于得黄河水灌溉之利,“塞上江南旧有名”,一派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而在南部山区,由于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到90年代中期尚有百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被人称为全国贫困之冠。周恩来总理在世时,曾为那里群众贫困的状况流过泪。1972年,周总理派工作组深入宁夏南部穷困山区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困难。

近10年来,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宁夏考察,对宁夏南部山区的脱贫问题都给予了很多关心、很大支持。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及时调整扶贫思路,变“输血”为“造血”,加大扶贫力度和科技投入,改变了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许多群众解决了温饱。

1991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宁夏视察。199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也到宁夏视察。中央领导同志对山区群众因为缺水而贫困的现状深感忧虑。李岚清副总理在宁夏考察时还写下了“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不干”的诗句。

1994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受中央领导同志委托,率领农林、水利专家专程到宁夏考察,寻找解决群众脱贫的途径。钱正英一行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原,惊喜地发现,那里有发展扬水灌溉的有利条件。考察中,钱正英一行与陪同考察的宁夏党政领导及有关专家边走、边看、边讨论,当即达成共识:在黄河两岸集中连片的千古荒原上兴建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并将该工程纳入已列进《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黄河大柳树水利工程之中,先期开发建设。通过开发200万亩扬黄新灌区,使100万人彻底脱贫。

钱正英一行一回到北京,就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建设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建议案》。宁夏党委、政府也向国务院呈送了请示报告。李瑞环同志不仅很快对建议案做了批示,还给江泽民、李鹏同志写信。他写道:“看来有条件的地方搞扬水灌溉、成片移民,是个根治贫困的好办法……这件事值得办。”江泽民、李鹏同志很快批示同意。

1995年5月19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召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陈俊生、杨汝岱、钱正英、陈锦华、朱训等领导同志及水利部、电力部、农业部的负责人到会,与会者对工程上马表示赞同并做出尽快兴建的决策。

在此前后,水利部、电力部、农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多次奔赴宁夏,指导、协助宁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工程的方案、建设原则、重大技术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宁夏有关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争分夺秒地投入前期工作,甚至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续奋战40多天,以最快速度提供了工程所需的材料。

1995年12月13日,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经国家计委申报、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并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在宁夏考察时曾为群众的贫困而夜不能寐的李岚清副总理,得到这一消息,于第二天清晨7点打电话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通报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是一项不同寻常的工程,从开始酝酿就吸引许多位中央领导人关注的目光,以后工程的每一点进展都体现中央的关怀。1996年5月11日工程奠基,在那简朴的仪式上,宁夏人民欣喜地看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和许多中央部委领导人的身影。1996年11月25日,科威特向工程贷款3330万美元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李岚清副总理接见了科威特客人。工程用地遇到新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又出面多方协调,终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随后,中央领导同志又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落实建设资金,使这项静态投资23.35亿元、动态投资27.67亿元的大型工程资金有了保证。工程奠基后进行先期开发建设,至1997年底已完成投资7295万元。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1998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工。

根据边建设、边发挥效益的原则,宁夏在集中开发红寺堡灌区的同时,先期完成了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意义大的固海扬水工程扩灌万亩新灌区,紧接着又建成了红寺堡灌区一、二、三泵站和部分干渠,现已形成了灌溉27万亩耕地的能力。整个工程前景一片光明。

党中央的关怀给530万宁夏回汉人民以巨大鼓舞。在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新的部署: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向贫困宣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